- 达州市妇联 “阳光驿站”活动室完善建设采购公告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达州市妇联拟对“阳光驿站”活动室完善建设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欢迎符合条件具有响应资质的供应商参加。
一、采购项目名称:“阳光驿站”活动室完善建设
二、资金来源:财政资金
三、采购预算:最高限价17万元
四、供应商参加本次采购活动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物资品类;
4.有依法缴纳税收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7.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五、谈判文件获取时间和方式
本项目谈判文件自2024年10月31日起至2024年11月6日止在达州市妇联(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达州市政府综合楼20楼2008A室)凭以下资料获取。(注:谈判资格不能转让。)
1.营业执照;
2.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3.法定代表人及授权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4.参加本次谈判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承诺书。
以上材料加盖鲜章。
六、投标截止时间:2024年11月6日17时00分(北京时间)。
响应文件必须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开标地点。逾期送达的响应文件恕不接收。本次招标不接受邮寄的响应文件。(相应文件正本1份、副本2份;密封递交)
七、开标时间:2024年11月11日11时00分(北京时间)
八、开标地点: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达州市政府综合楼20楼妇联会议室)。
九、联系方式:
采 购 人:达州市妇联
地 址: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联 系 人:王女士
联系电话:0818—2676693
- 发布时间:2024-10-31
- 达州市妇女联合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307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张泉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关注困境母亲的建议》(第307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筑牢阵地,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
(一)健全服务机构。司法行政部门和妇联等联合在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岗”9个,在乡镇(街道)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点201个,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对重点妇女儿童提供“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简化程序”服务,及时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二)注重源头着力。市司法局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纳入达州市法治宣传教育“八五”普法规划,市妇联制定实施《达州市妇联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实行“法治达州”一月一主题活动,利用“3.8”“6.1”“11.25”“12.1”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送法下基层、送法进社区、法治赶场日、法律“七进”等普法宣传活动。成立巾帼志愿者法律服务团和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吸纳具有法律、心理健康、医学等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志愿者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推动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与女性网格员、儿童主任等双向任职、工作融合,壮大基层维权关爱队伍。
(三)丰富宣传载体。各级妇联以“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为载体,联合网信办、司法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把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农村妇女群众身边,进一步增强农村妇女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市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检爱同行 法治进乡村”普法活动,并精心设计防性侵抖音小视频、快板歌曲、精品课程,通过巡讲活动、法治云课堂等形式授课4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对3万余名学生、600余名教师进行法治宣传。市民政局将辅导延伸到基层,跟进提供心理调适服务,帮助改善婚姻家庭关系。邀请专业人士分享婚姻“幸福锦囊”,联合法院设立家事法庭,邀请法院派驻书记员、调解员会同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积极调解家庭矛盾纠纷,帮助离婚当事人修复家庭成员情感,担任婚姻家庭辅导员,有效为婚姻出现问题的家庭进行调解。
二、重拳出击,严惩侵害妇女犯罪行为
(一)整合资源,构建妇女维权服务网络。市、县妇联与公检法司、民政、教育等部门联合建立妇女儿童维权“五项机制”,以村(社区)为单元,建立重点人群和家庭关爱服务台账,将贫困、残疾、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和单亲、失亲、矛盾多的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进行走访关爱帮扶等。指导、督促基层妇联落实侵害妇女儿童案事件发现报告制度,实行家庭暴力、妇女儿童侵权案事件定期报告制度,横向纵向联动维权网络不断完善。
(二)部门联动,打击家暴等侵害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针对家暴等侵害妇女人身权益的违法行为,妇联与公安部门联动,在各派出所建立家暴投诉点,公安系统不断完善家暴类警情接处警工作机制,对家庭暴力等侵害妇女类警情做到快速接警、快速出警,有效防止家庭暴力演化为恶性事件。妇联与民政、法院等联合建立反家暴庇护所,为家暴受害人提供临时庇护,颁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等,保障家暴受害妇女的合法权益。
三、多措并举,关爱妇女有实效
(一)实施“两癌”救助,关爱农村妇女身体健康。卫健部门联合妇联,从2009年以来,一直免费为35—64岁适龄妇女开展“两癌”(宫颈癌和子宫癌)免费筛查,2023年开始更是将“两癌”筛查纳入了政府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市妇联已累计争取全国、省级救助资金2086万元,惠及农村低收入患病妇女。2024年5-12月,市妇联联合市中心医院围绕健康知识讲座和义诊义检开展“健康关爱下基层 守护巾帼促发展”活动,旨在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引领更多女性以健康向上的姿态助力达州高质量发展。
(二)开展慰问帮扶,关心关爱困境妇女。市妇联利用三八、春节等时间节点,持续深入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暖冬行动”等系列关爱服务活动,每年走访慰问困境妇女、女农民工等1000余名。市民政将全市13.8万名困难妇女纳入低保救助,3.2万名儿童纳入低保、特困、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每年资助300余名年满十八周岁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学,大力实施“明眸正心”健康工程,为困难家庭提供了基本生活、医疗和就学保障。对遭遇家庭重大变故或未婚生育的母亲加强联系,其失去抚养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其子女依法进行安置或临时代养;对符合收养条件的,依法办理收养登记。
(三)加强婚姻家庭辅导,促进家庭稳定和谐。在全市7个县(区)婚姻登记机关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招募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人员,为当事人免费提供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服务,并抓住离婚冷静期开展心理疏导,有效化解家庭危机,最大程度减少了非理性离婚现象的发生。同时,在离婚调解时,尽全力为妇女儿童争取最大利益,使其权益得到保障。开设“婚姻讲堂”,引导适婚青年树立良好的婚姻理念,扣好家庭幸福第一粒“扣子”。同时,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幸福婚姻的秘诀》婚姻家庭专题讲座,每年吸引近百人参加。
下一步,市妇联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困境妇女的关爱帮扶力度,在宣传教育、项目实施、困难救助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倾斜,多做雪中送炭的关爱服务工作,使贫困山区、边远地区的妇女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市妇联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妇女联合会
2024年7月15日
(联系人:权益部丁娟,18381976333)
- 发布时间:2024-08-28
- 达州市妇女联合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26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赵本权代表:
你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第226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一个核心,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压实主体责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政府妇儿工委主任,适时召开全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会、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座谈会,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履职尽责,有力有序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二是做实专项规划。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编制出台《达州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达州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家庭监护提能计划”,强力引导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开展。三是抓实
示范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安排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将《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内容,市人大常委会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市政府将推进家庭教育纳入妇儿工委重点工作,形成了分管副市长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三联”机制,提升工作成效。一是联合相关部门。有效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妇联组织牵头,与教育、民政、公检法司等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纵深发展。妇联系统加大对市县家庭教育促进会的支持和指导力度,积极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教育部门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推动学校发挥育人主导作用。民政部门立足未成年人保护,从“家庭监护教育、监护指导和监护监督”3个方面细化措施。全市公安、法院、检察系统突出家庭教育问题排查,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家庭教育状况评估,建立问题台账,通过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等,进一步增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二是联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做深做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成立市县家庭教育促进会8个,联动34家社会组织建立服务妇女儿童组织联盟。为进一步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师师资力量和专业化水平,市政府牵头统筹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目前已培训讲师370名,发展志愿者3054人,建立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家智库,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达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达州市万家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被评为“四川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三是联动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社区家长学校”示范创建,着力把社区家长学校打造成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按照阵地共用、资源共享、节俭办学、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创办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3438所,创建省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26个,省市示范儿童之家226个,形成了分级、分层、分类的示范工作网络。同时,社区家长学校根据社区的资源优势和群众需求,吸纳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建立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亲子辅导、权益维护等队伍,适时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其中:通川区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达川区翠屏街道通达社区等社区家长学校被评为“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
(三)注重特色活动,发挥品牌效应。一是以网络为载体,扩展服务边界。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四川省《家庭教育促进法》网络知识竞赛,达州市获优秀组织奖。原创《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视频3期;拍摄家庭教育情景剧短视频31期;每周星期四晚上19:30家庭教育空中直播课堂已连续开播85期,以基层妇联组织、社区家长学校为依托,广泛宣传动员组织群众观看,点击播放量已突破百万人次,被达州市教育局评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二是以活动为引领,提升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截止目前,达州市共获评全国、省“五好家庭”“最美家庭”138户,成为家庭文明创建响亮的品牌。在“4.23”国际读书日、“5.15”国际家庭日、“六一”、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相继开展“书香润巴渠 阅读正家风”家庭亲子阅读活动、“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 争做‘四个自信’好孩子”国际儿童节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 关爱守护伴成长”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等。教育、民政、卫健、团委、妇联等部门,大力实施“明眸工程”“正心工程”“与心童行”等健康服务项目,今年,共开展未成年人近视、心理健康筛查、个案转介、跟踪干预等服务10万余人次。三是以项目为抓手,优化服务内容。根据不同家庭需求,编制不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采购项目,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承接并实施。在家庭教育指导薄弱的地区,开展“幸福有方—家庭教育讲座”进村(社)公益活动;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开展“情系留守儿童·相伴成长成才”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关爱女童 护航花季”“呵护心灵 构建和谐”心理健康服务;在寒暑假期间,开设“知名校长话假期”家庭教育直播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相继实施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关爱早产儿家庭”“女生不简单”“HELLO 小孩”“春蕾计划”“阳光驿站”等公益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妇联将以“巾帼好家风”为支撑点,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明确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通过广泛宣传、舆论引领和针对性培训,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从而自觉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水平。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理论和科学方法,引领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正确的人才观,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育儿。三是推动城乡教育公平。通过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线上线下培训、讲座,让所有家长都有机会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打破城乡之间的教育壁垒,促进教育公平。四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学习环境,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在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下,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妇女联合会
2024年8月20日
(联系人:家儿部王维红,0818-2676693,18881812252)
- 发布时间:2024-08-28
- 达州市妇女联合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410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程晓兰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面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第410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一个核心,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压实主体责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政府妇儿工委主任,适时召开全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会、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座谈会,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履职尽责,有力有序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片区督学—学校”四级工作网络;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体系。二是做实专项规划。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编制出台《达州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达州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家庭监护提能计划”,强力引导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开展。三是抓实示范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安排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将《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内容,市人大常委会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市政府将推进家庭教育纳入妇儿工委重点工作,形成了分管副市长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三联”机制,提升工作成效。一是联合相关部门。有效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妇联组织牵头,与教育、民政、公检法司等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纵深发展。妇联系统加大对市县家庭教育促进会的支持和指导力度,积极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教育部门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推动学校发挥育人主导作用。民政部门立足未成年人保护,从“家庭监护教育、监护指导和监护监督”3个方面细化措施。全市公安、法院、检察系统突出家庭教育问题排查,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家庭教育状况评估,建立问题台账,通过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等,进一步增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二是联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做深做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成立市县家庭教育促进会8个,联动34家社会组织建立服务妇女儿童组织联盟。为进一步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师师资力量和专业化水平,市政府牵头统筹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目前已培训讲师370名,发展志愿者3054人,建立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家智库,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达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达州市万家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被评为“四川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三是联动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社区家长学校”示范创建,着力把社区家长学校打造成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按照阵地共用、资源共享、节俭办学、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创办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3438所,创建省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26个,省市示范儿童之家226个,形成了分级、分层、分类的示范工作网络。同时,社区家长学校根据社区的资源优势和群众需求,吸纳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建立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亲子辅导、权益维护等队伍,适时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其中:通川区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达川区翠屏街道通达社区等社区家长学校被评为“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
(三)注重特色活动,发挥品牌效应。一是以网络为载体,扩展服务边界。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四川省《家庭教育促进法》网络知识竞赛,达州市获优秀组织奖。原创《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视频3期;拍摄家庭教育情景剧短视频31期;每周星期四晚上19:30家庭教育空中直播课堂已连续开播85期,以基层妇联组织、社区家长学校为依托,广泛宣传动员组织群众观看,点击播放量已突破百万人次,被达州市教育局评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二是以活动为引领,提升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截止目前,达州市共获评全国、省“五好家庭”“最美家庭”138户,成为家庭文明创建响亮的品牌。在“4.23”国际读书日、“5.15”国际家庭日、“六一”、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相继开展“书香润巴渠 阅读正家风”家庭亲子阅读活动、“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 争做‘四个自信’好孩子”国际儿童节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 关爱守护伴成长”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等。教育、民政、卫健、团委、妇联等部门,大力实施“明眸工程”“正心工程”“与心童行”等健康服务项目,今年,共开展未成年人近视、心理健康筛查、个案转介、跟踪干预等服务10万余人次。三是以项目为抓手,优化服务内容。根据不同家庭需求,编制不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采购项目,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承接并实施。在家庭教育指导薄弱的地区,开展“幸福有方—家庭教育讲座”进村(社)公益活动;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开展“情系留守儿童·相伴成长成才”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关爱女童 护航花季”“呵护心灵 构建和谐”心理健康服务;在寒暑假期间,开设“知名校长话假期”家庭教育直播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相继实施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关爱早产儿家庭”“女生不简单”“HELLO 小孩”“春蕾计划”“阳光驿站”等公益项目。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妇联将以“巾帼好家风”为支撑点,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明确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通过广泛宣传、舆论引领和针对性培训,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从而自觉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水平。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理论和科学方法,引领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正确的人才观,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育儿。三是推动城乡教育公平。通过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线上线下培训、讲座,让所有家长都有机会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打破城乡之间的教育壁垒,促进教育公平。四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学习环境,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在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下,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妇女联合会
2024年8月20日
(联系人:家儿部王维红,0818-2676693,18881812252)
- 发布时间:2024-08-28
- 达州市妇女联合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467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饶兵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国家支持力度的建议》(第467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一个核心,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压实主体责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政府妇儿工委主任,适时召开全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会、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座谈会,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履职尽责,有力有序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片区督学—学校”四级工作网络;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体系。二是做实专项规划。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编制出台《达州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达州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制定“家庭监护提能计划”,强力引导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开展。三是抓实示范引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安排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将《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内容,市人大常委会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市政府将推进家庭教育纳入妇儿工委重点工作,形成了分管副市长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三联”机制,提升工作成效。一是联合相关部门。有效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妇联组织牵头,与教育、民政、公检法司等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纵深发展。妇联系统加大对市县家庭教育促进会的支持和指导力度,积极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教育部门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推动学校发挥育人主导作用。民政部门立足未成年人保护,从“家庭监护教育、监护指导和监护监督”3个方面细化措施。全市公安、法院、检察系统突出家庭教育问题排查,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家庭教育状况评估,建立问题台账,通过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等,进一步增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二是联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做深做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成立市县家庭教育促进会8个,联动34家社会组织建立服务妇女儿童组织联盟。为进一步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师师资力量和专业化水平,市政府牵头统筹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目前已培训讲师370名,发展志愿者3054人,建立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家智库,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达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达州市万家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被评为“四川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三是联动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社区家长学校”示范创建,着力把社区家长学校打造成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按照阵地共用、资源共享、节俭办学、务求实效的原则,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创办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3438所,创建省市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26个,省市示范儿童之家226个,形成了分级、分层、分类的示范工作网络。同时,社区家长学校根据社区的资源优势和群众需求,吸纳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建立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亲子辅导、权益维护等队伍,适时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其中:通川区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达川区翠屏街道通达社区等社区家长学校被评为“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
(三)注重特色活动,发挥品牌效应。一是以网络为载体,扩展服务边界。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四川省《家庭教育促进法》网络知识竞赛,达州市获优秀组织奖。原创《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视频3期;拍摄家庭教育情景剧短视频31期;每周星期四晚上19:30家庭教育空中直播课堂已连续开播85期,以基层妇联组织、社区家长学校为依托,广泛宣传动员组织群众观看,点击播放量已突破百万人次,被达州市教育局评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二是以活动为引领,提升服务质效。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截止目前,达州市共获评全国、省“五好家庭”“最美家庭”138户,成为家庭文明创建响亮的品牌。在“4.23”国际读书日、“5.15”国际家庭日、“六一”、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相继开展“书香润巴渠 阅读正家风”家庭亲子阅读活动、“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 争做‘四个自信’好孩子”国际儿童节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 关爱守护伴成长”寒暑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等。教育、民政、卫健、团委、妇联等部门,大力实施“明眸工程”“正心工程”“与心童行”等健康服务项目,今年,共开展未成年人近视、心理健康筛查、个案转介、跟踪干预等服务10万余人次。利用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平台,积极为全市青少年提供维权、法律、心理、自护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及时为处于青春迷茫期的孩子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困惑的家长们答疑解惑,有力助推《家庭教育促进法》走进家庭,形成人人知晓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参与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以项目为抓手,优化服务内容。根据不同家庭需求,编制不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采购项目,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承接并实施。在家庭教育指导薄弱的地区,开展“幸福有方—家庭教育讲座”进村(社)公益活动;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开展“情系留守儿童·相伴成长成才”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关爱女童 护航花季”“呵护心灵 构建和谐”心理健康服务;在寒暑假期间,开设“知名校长话假期”家庭教育直播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相继实施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关爱早产儿家庭”“女生不简单”“HELLO 小孩”“春蕾计划”“阳光驿站”“童伴计划”“青春志愿·与法同行”等公益项目。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妇联将以“巾帼好家风”为支撑点,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明确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通过广泛宣传、舆论引领和针对性培训,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从而自觉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水平。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理论和科学方法,引领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正确的人才观,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育儿。三是推动城乡教育公平。通过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线上线下培训、讲座,让所有家长都有机会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打破城乡之间的教育壁垒,促进教育公平。四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学习环境,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在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下,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妇女联合会
2024年8月20日
(联系人:家儿部王维红,0818-2676693,18881812252)
- 发布时间:2024-08-28